智能建造技术赋能公园异形服务建筑打造

2025-11-21 11:18:3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摘要】

近日,位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石公园项目正全面应用一系列前沿智能建造技术,攻克异形结构等一系列难题,为建筑行业科技创新树立了新标杆。作为深圳市重点工程,该项目通过融合Rhino三维建模、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CNC数控加工等数字化技术,使智能技术应用覆盖率高达85%,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项目实施过程引入多种智能化管控装备及新材料,如自动地坪施工整平机、流态固化土、CNC数字加工机床等,实现了异形结构定位精准、成型效果精美、标准控制准确,极大缩短了工期,同时大幅提升工程品质,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力实践经验。

机器人筑力地坪效率、质量双提升

在项目地下室地坪施工中,传统人工整平难以保证大面积地坪的平整度要求。自动地坪整平机器人通过激光测距与自动调平系统,能够将地坪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大幅优于人工施工的±5mm标准。特别是在森林餐厅等异形结构区域,机器人可适应复杂曲面地形,确保地坪与结构面完美契合。

同时较人工施工提升3-5倍效率,能有效加快项目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节点。机器人施工消除了人为因素波动,保证地坪整体质量均匀一致。通过预设程序控制整平参数,避免传统施工中常见的起伏、裂缝等质量通病。

引入地坪整平机器人将是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技术路径。

流态固化土提质提效降风险

流态固化土是以工程渣土、砂泥等废弃土体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固化剂和水,经专用设备搅拌制成的流塑性混合料。其流动性好,能够通过泵送施工,硬化后具有设计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可大量消耗建筑废弃土方,实现"变废为宝"。相比传统回填材料,可减少碳排放30%以上,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该技术减少了取土对耕地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流态固化土施工效率是传统回填工艺的3-5倍。其自流平、自密实特性免去了夯实环节,极大缩短了工期。同时其可规避肥槽人工回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隐患,降低安全风险,为项目整体进度及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BIM+CNC数控加工筑力异形结构建设

本工程涉及大面积异形结构施工内容,通过融合Rhino三维建模、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CNC数控加工等数字化技术,成功攻克了异形结构设计施工难题。BIM+数控机床应用优势在于:

龙骨加工采用CNC全数控机床,结合BIM深化技术导出加工数据,实现母材自动精雕成形以确保精准复现复杂曲面形状。通过数字化建模与数控加工的紧密结合,每个构件都严格按编号加工,保证了异形构件的高度一致性。项目中所有定型龙骨均按加工图编号生产,现场安装时可直接对应模型定位,有效避免了传统加工中的累积误差。

相比传统手工加工方式,数控加工设备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项目中龙骨加工采用CNC全数控自动加工机床,单日加工量达到传统工艺的3倍以上,大幅缩短了异形结构施工周期。

数控加工通过优化排版算法,将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自动化加工减少了对高技术等级工人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项目中通过软件排版优化,实现了母材的最大化利用。

据悉,前海石公园桂湾段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湾核心区域,北至双界河水廊道,南临桂湾河水廊道,占地面积49683平方米,集框架结构、壳体结构、钢结构于一体。其异形镂空走廊、拱形交错壳体等创新设计助力数字化技术在复杂建筑中的应用。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通过前海石公园项目,验证了数字化建模与施工工艺融合的可行性,实现了智能技术应用全覆盖应用,团队将持续探索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升级。


推荐阅读: